您好,欢迎进入JN体育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JN体育平台追风逐日重塑沿线风光——内蒙古推进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建设调查

发布时间:2024-07-31 14:42浏览次数: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面积广阔、资源能源富集、产业集中,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突出,防沙治沙任务艰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治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同时,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探索出一条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融合的发展路径。

  自宁夏、内蒙古交界处都思兔河口入境、从准格尔旗马栅乡出境,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843.5公里,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分布其间。精心守护母亲河,调节水沙关系成为重要一环。

  再走内蒙古黄河沿线,记者发现,这里的生态基础依然脆弱。同时,也为绿进沙退的喜人变化而感动,更为雄伟壮观的“光伏长城”“风车阵列”而振奋。今年,内蒙古“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重点向黄河沿线年,“一体化工程”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其中,在黄河“几字弯”片区安排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8990万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748万亩。

  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发展两项工作协同推进,产生了1+1>

  2的效果。“不仅能多发绿电、多筹集防沙治沙资金,还能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说。

  登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柴登嘎查50米高的瞭望塔,黄沙、蓝海、绿洲尽收眼底。这里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长133公里、平均宽约25公里的“光伏长城”达拉特段蔚为壮观。天际线下的干旱硬梁区,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正在旋转。新能源矩阵以北,黄河静静流过。

  “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明沙。”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钟宇展介绍,2017年,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获批,当时总建设规模只有100万千瓦。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在达拉特旗建设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总规模1200万千瓦,其中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煤电400万千瓦,由三峡集团牵头开发建设。“新能源倍增之后,整体项目将有效治理库布其沙漠24万亩。”钟宇展说。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南侧,是内蒙古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针对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70%的实际,鄂尔多斯市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打造一条与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交相辉映的“光伏长城”——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

  同样处在库布其沙漠的杭锦旗抓住“光伏长城”新能源项目落地机遇,高质量推进已经批复的830万千瓦建设指标,高标准建设今年开工的210万千瓦光伏项目。在朔方新能源大基地,旗属国有企业同圆投资集团流转土地约40万亩,可承接光伏项目约12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杭锦旗规划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达2500万千瓦。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乌兰布和沙漠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七成多。10年前,磴口县引进国华、国电、国能等央企开展光伏治沙,累计建成太阳能电站15个,蒙能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前,磴口县上报的16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批复,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获得国家批复,正在开展200万千瓦先导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新能源建设按下快进键,进入倍增期。

  内蒙古新能源建设顺利推进,得益于“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资源优势——这里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其风能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占比超过五分之一;煤炭储量丰富JN体育平台、火电机组规模大,作为稳定可靠的调峰手段,能够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使用;拥有全国第三大电网蒙西电网,距离负荷中心近,输电成本低。

  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汇良认为,确保新能源用得好,既要着力抓绿电外送,又要抓本地消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壮大风、光、氢、储等新能源矩阵,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耦合,推动各经济开发区建设低碳、零碳园区,推广绿电制氢,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

  在新能源产业链前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持续用力。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中环产业园努力延链、补链,累计投资超532亿元,已建成集成电路半导体单晶硅、新能源光伏单晶硅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先进制造基地。包头用6年时间引进10多家晶硅头部企业,形成从多晶硅、单晶硅到切片、电池片、组件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首批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城市。此外,包头还着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明阳集团包头基地工艺装备科科长杜云飞介绍,明阳集团抢抓新能源“风口”,自主研制的陆上超大型玻纤叶片、首台套构网型储能系统均已成功下线。

  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表示,内蒙古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装备制造,培育自主研发—装备制造—部件配套—基地实验—批量生产—高效运维的产业链集群。要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今年年底将提前完成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的目标。

  新能源项目建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黄河沿线治沙区筑起了一道“钢铁沙障”。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现场负责人李金裕介绍,光伏板铺设后能集热、集湿,为固沙、用沙提供了坚强屏障。

  “光伏长城”也是“生态长城”。鄂尔多斯大力实施多场景融合治理工程,已并网和新建新能源大基地项目采取“林草结合”模式,运用“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生态技术,形成“板上产绿电、板下生绿草、板外带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以来,鄂尔多斯市日均治理沙漠1万亩。到2030年,库布其1200万亩沙化土地将得到全面治理,实现治理好一片沙漠、保护好母亲河的生态图景。”杜汇良说。

  除了“钢铁沙障”,记者在黄河沿线沙区看到,各地还通过综合施策,不断提高防沙治沙成效。

  “防沙先固沙、固沙再用沙”成为共识,在沙障的选择上也讲究因地制宜。例如,有的地方把收割后的沙柳捆绑成沙柳笆,做成平铺式沙柳沙障。有的地方沙丘流动性大,就把沙柳条直立埋入,做成沙柳低立式网格沙障。没有沙柳的地方,则使用草方格沙障、草绳沙障、尼龙网方格沙障、聚乳酸沙袋沙障等。

  随着科技进步,防沙治沙“工具箱”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内蒙古沿黄盟市阿拉善、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先后与蒙草集团合作,以采集、驯化、扩繁黄河流域乡土植物为依托,研发新机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构建荒漠化治理体系。其中,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修复退化草原面积447万亩。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表示,新时代防沙治沙要向科技要效益,由专业团队、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种业制约、依托数字技术,牵住防沙治沙的“牛鼻子”。

  乌海市依托“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了精准治污。当地有效开展强力“治矿”、集中“治企”、全力“治水”、全面“治气”、聚力“治场”、统筹“治路”、兼顾“治车”7项行动,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在Ⅱ类。

  内蒙古以黄河干流阿拉善段、乌兰布和沙漠东缘为重点,多措并举治沙,减少入黄沙量。为保持黄河内蒙古段水体健康,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部署实施了41项重点任务,2024年提出大保护、大转变、大整改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目前,流域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经过多年努力,毛乌素沙地80%面积化身绿色宝地,绿色版图向南推进200公里。西邻乌兰布和沙漠的磴口县,在沙漠边缘建起了一条长154公里、宽100米的林带,沙漠东缘已后退20公里,每年向黄河输沙量减少九成多。”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说,到2030年,内蒙古将完成9700万亩的治沙面积,为全国打造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

  走进杭锦旗七星湖,沙漠新景令人陶醉。黑色的穿沙公路、绿色的锁边林带、蓝色的光伏组件、白色的风车矩阵,把金色的沙漠装点得五彩斑斓。

  近年来,在综合治理改变沙漠生态环境的同时,黄河沿线治沙区充分挖掘沙漠资源,发展沙漠经济。杭锦旗旗长张仲平说,除了组培、扩繁沙生植物外,他们还做优沙生植物加工、发展新能源产业,同时大力开拓沙漠旅游市场,产业触角延伸至第三产业。

  牧民孟克达来曾居住在沙漠腹地,移居到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新村后,他在自家院子里扎起3个蒙古包经营牧家乐。“除了100多头牛,我们还有马队、驼队和汽艇、冲浪车,一年收入30多万元。从过去在沙漠里艰难求生,到如今转租沙地、入股企业、发展旅游,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孟克达来说。

  茫茫沙漠并非寸草不生,梭梭、白刺等沙生植物抗逆性很强,依此寄生的肉苁蓉、锁阳等药用价值很高。遵循“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理念,阿拉善盟以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为核心打造中国“沙谷”,沿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建设3条沙生植物产业带。

  如今,阿拉善盟已形成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两个百万亩产业基地,肉苁蓉、锁阳产量均突破5000吨,沙产业企业共申请发明专利37项,围绕药品、食品、保健品、日化品4个方向,产业链不断跃向高端。数据显示,阿拉善盟沙产业企业达80多家,吸引44个专业合作社、3万多名农牧民参与荒漠化治理,实现产值230多亿元,农牧民户均增收3万元至5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出台的防沙治沙和推进风电光伏一体化方案明确,支持农牧民及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参与一体化项目。鼓励实施主体在建设和运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招用农牧民,助力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在杭锦旗锡尼镇阿门其日格村,阿门其牧光互补肉牛养殖项目按照“村集体+公司”的模式运行,既可“板上发电”又可“板下养殖”,平价上网的电力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25万元,肉牛养殖项目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6万元。同时,项目还带动周边农牧民5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毛乌素沙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牧区大寨博物馆静静地诉说着绿色传奇。乌审旗几乎全域处在毛乌素沙地之中,上世纪50年代,全旗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劈沙山,治恶水,植树种草,经过几十年努力,乌审旗把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林草葱郁的草牧场。乌审旗林草局综合业务办公室负责人陈子亮介绍,从赤地千里到花的原野,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产特色蜂蜜产品创造了条件。目前,以生长在沙地深处的柠条、苜蓿、羊柴等沙生植物花朵为依托,当地的养蜂合作社已发展蜂群18000箱,养蜂户户均年收入突破30万元。

  距牧区大寨博物馆不远,乌兰什巴台村生物质颗粒厂生产正忙。该村党支部书记刘二飞说,沙柳是绿化沙漠的先锋树种,沙柳转为基料、合成能源前景可期,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JN体育平台,乌兰什巴台村已带动周边村2000余户农牧民种植、加工沙柳,核心户户均增收8000元。去年,乌兰什巴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13万元。一个个毛乌素沙柳颗粒,正讲述着沙漠增绿、资源增值、牧民增收的黄河故事。JN体育,JN体育,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 鲁ICP备2021006370号-1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