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体育,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纪念馆,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4月19日,“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正式启动,中国文物报社《文物天地》参与了此次活动。作为国家文物局的机关报,中国文物报社向受众传播党和国家文物工作方针政策,普及文物知识,为文物事业发展服务。根据行业性质和媒体定位,我们选取的主要报道方向包括关注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发现各地创新做法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发掘文物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以及构建大保护格局、让文化遗产惠及民众等。
报道组走访了江苏、浙江2省10余个古镇和历史文化街区。这里自古河湖港汊纵横,水网水路交错,文人骚客汇聚,人来货往集散,斗转星移,积累了浓厚的书香底蕴,构成了独特的江南文化。
我们在走访中,通过专家访谈、讲解员讲解、原住居民讲述、观看非遗展示等,深入了解在古建筑、老街区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滋养沁润和传承伟力。
中国文物报记者张硕(右二)在浙江湖州吴兴区小西街采访非遗制作手艺人。浙江省吴兴区融媒体中心 闵峰 摄
在江苏省常州东部的焦溪古镇采访时,我们了解到,到目前为止,焦溪古镇仍然保留着600多座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记录着古镇几百年来的风雨沧桑,是古镇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早在2018年,焦溪古镇就作为常州区域代表被纳入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项目;2019年,“焦溪古镇保护利用项目”启动,该项目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原则,通过保护修缮、风貌提升、业态活化、基础设施改造等措施,还原江南古镇历史风貌;如今,一大批民居建筑得到了活化利用,植入了主题文创商店、音乐美学中心等文化新业态。
崇仁古镇地处浙江省嵊州市西北部,古镇内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清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有宗祠、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庙、庵堂、古井、池塘、沟渠、桥梁等150多处,其中大型的老台门、宗庙建筑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建筑历史及传统民居建筑等领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12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嵊州崇仁村建筑群保护规划》,对于崇仁古镇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崇仁镇通过抢修濒危古建、实施消防工程及消防数字化项目等,改善了古镇人居条件,吸引了大批游子回乡创业。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以《为江南古镇增添别样画卷——焦溪古镇保护利用纪实》和《保护JN体育平台,只为留下这缕“烟火味儿”》为题,希望通过它们对江南古镇的保护利用探索,促进更多古镇发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与价值,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提供着力点,继续价值挖掘和焕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以“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为己任,在文物保护制度制定、资源管理、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近3年,吴中区累计落实国保先蚕祠、省保鸿寿堂、市保张应春故居等各类补助项目30个,开展文物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文保利用示范案例遴选活动,最大程度守护文物安全,最大效用发挥文物资源功能。
从今年开始,浙江紧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十大行动”重点任务,创新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名人故里深度开发、传统书院复兴活化、戏曲词牌整理活化、古籍古画转化利用、古装演艺精品打造、历史经典产业振兴、遗产文创联动开发、文化景区转型提质八大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浙江文化基因库,培育一批省域文化标识和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目前,浙江省已成立区域性文物安全督查队37支,成立169支文保志愿队伍,招募1万余名护“宝”志愿者。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以《用初心守遗产以匠心铸品质吴江区让文物资源成为“吴”价之“保”》和《浙江: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效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浙江探索》为题,宣传其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助力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氛围营造。
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十分注重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退思园功效的发挥,在保护文物古建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昆曲、评弹进园林等,吸引游客前来,促进文旅融合。同时,将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打造成为太湖水利展示馆,将崇本堂修缮后变身成为“江南水乡婚俗馆”,为当地居民推出特色婚姻登记等服务,让文物古建变身景区“打卡地”“显眼包”,积累大量人气,焕发古镇的生机与活力。
浙江绍兴鲁迅故里,保留有许多清末明初的老台门,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景区统筹管理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绍兴鲁迅纪念馆等,将这里打造成为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充分发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JN体育平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功能。
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纪念馆,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以此为切入点,推出《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在同里古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绵绵沁润》《当课本照进现实——在地感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报道稿件,记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文旅融合的创新举措。
接下来的采访报道中,我们将立足行业和工作实际,以文物博物馆与旅游为方向,关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作者:中国文物报社总编室负责人张硕)
Copyright © 2002-2024 JN体育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1006370号-1